吉林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吉林小说网 > 穿越成老爷爷,开启躺平人生 > 第45章 胃口,比天还大

第45章 胃口,比天还大

堂屋里的空气象是凝固了。

窗外晨雾未散,光线灰蒙蒙的,投射进来,让屋里每个人的脸都显得晦暗不明。

只有桌上那片粗糙的黄纸,安静地躺着,仿佛一个能吞噬一切的旋涡中心。

赵德全没有坐下。

他背着手,在那片不大的空地上来回踱步。布鞋踩在夯实的土地上,几乎没有声音,却让苏山的心跳随着他的脚步声,一下,一下,重重地敲在胸口。

苏山的手,不知何时又握住了桌上的烟锅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。他一辈子没这么紧张过,哪怕是面对县衙催粮的差役。

苏铭则站得笔直,呼吸放得极缓,眼观鼻,鼻观心。

“稳住,徒儿。”林屿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响起,带着一丝看戏的悠闲,“别被他这老狐狸的气场吓住。他现在心里比你还乱,一半是金山,一半是火坑,正在掂量自己有没有本事端住这碗饭。他走的每一步,都是在算计得失。”

苏铭心中了然。师父说得对,现在谁先开口,谁就落了下风。

赵德全走了七八个来回,终于停下。

他没有看苏家父子,目光依旧落在桌上那片纸上,象是要把它盯出个洞来。

“这法子,”他开口了,声音沙哑,像被砂纸磨过,“别人容易学去吗?”

这是第一个问题,直指内核。

苏山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。

苏铭上前一步,躬敬地回答:“赵伯,不容易。我翻到的那本旧书上说,这叫‘天工开物’,看着简单,实则环环相扣。什么时候砍竹子,用什么火候煮,草木灰要怎么滤,滤出来的硷水兑多少比例,最后怎么把纸浆捞成型,每一步都有讲究。差一丝一毫,出来的就不是纸,是一滩烂泥。我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,试了几十次才勉强弄出这么一张能看的。”

他这番话,九分真一分假,把林屿教的那些化学原理,全包装成了玄之又玄的“古法讲究”。

“说得好!”林屿赞许道,“模糊关键信息,夸大技术壁垒!让他知道,这技术就是咱家的独门绝技,别人偷不走,也学不会!你就是这作坊离不开的定海神针!”

赵德全转过身,锐利的眼睛终于直视苏铭:“小子,你倒是把这事琢磨得透。”

他走到桌边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,发出“笃、笃”的声响。

“第二个问题。真要干,要多少人、多少钱、多少地?”

这是在评估可行性了。

苏铭心头一松,知道对方已经动心了。他立刻回答,语速不快,但条理清淅,显然是早已深思熟虑。

“回赵伯,钱,前期投入不大。主要是搭几个棚子,砌几个大灶和石灰池。咱村里有的是力气和泥瓦匠,花不了几个铜板。地,河边那片荒滩最合适,取水方便,还不占好田。人,砍竹子、烧石灰、舂纸浆这些都是力气活,村里闲着的叔伯兄弟都能干,按天给工钱就行。”

他每说一句,赵德全的眼睛就亮一分。

不占好地,用的是村里的闲散劳力,激活成本低得惊人。这生意,简直是为苏家村量身定做!

赵德全的呼吸明显粗重了几分。他盯着苏铭,那眼神不再是审视一个半大孩子,而是在审视一个能点石成金的宝贝。

他沉默了片刻,终于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。

“那你们爷俩……想怎么个弄法?”

这话一出,屋里的气氛瞬间又绷紧了。

苏山看向自己的儿子。

苏铭深吸一口气,他知道,成败在此一举。

“赵伯,”他的声音沉稳下来,没有丝毫少年人的怯懦,“这方子,是我苏家的。但这份天大的富贵,我苏家不敢独吞,也吞不下。”

他顿了顿,目光诚恳地看着赵德全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所以我的想法是,这不能是咱苏家一家的生意,得是咱‘苏家村’的生意!”

“苏家村”三个字,象一把重锤,狠狠砸在了赵德全的心上。

他猛地一震,眼睛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。

苏铭没有给他太多思考的时间,趁热打铁,将早已烂熟于心的方案抛了出来。

“您是咱们村的主心骨。这事,必须由您来牵头!您出面,组织人手,应付官面上的事,将来要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想来找麻烦,也得您出面摆平。这叫定海神针。作坊的纯利,您占两成干股!”

赵德全的手指停住了。

两成!什么都不用出,只凭他的身份和威望,就拿两成!

“村里出力的叔伯兄弟们,不能让他们白辛苦。砍竹子、挑水、烧火、舂浆,按劳计酬,每天发工钱。除此之外,作坊剩下的纯利,再拿出五成,分给所有参与作坊活计的乡亲们!年底按工分红!”

赵德全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,眼神变得无比复杂。他听明白了,苏铭这是要把全村的利益都捆绑在这件事上!

“那我苏家呢?”苏铭挺直了胸膛,声音不大,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底气,“我家出方子,我负责把这造纸的手艺,原原本本地教给大家,保证作坊能开起来,能造出能卖钱的纸。我们家,占三成利。”

三成!

什么都不干,就凭一个方子,动动嘴皮子,就要拿走三成?这胃口,比天还大!

赵德全眯起了眼睛,屋里的温度仿佛瞬间降了下来。

他盯着苏铭,良久,才缓缓开口,语气里带着一丝危险的意味:“三成?小子,你知不知道三成是多少?我这个里正,担着天大的干系,才拿两成。全村一百来号人累死累活,才分五成。你们苏家,动动嘴皮子,就要拿三成?”

压力,如山一般压了过来。

苏山额头见了汗,下意识地想开口说“太多了,少点也成”。

“顶住!徒儿!这是博弈!你退一步,他就进十步!这三成,是技术的价值,一文都不能少!”林屿的声音在他脑海里厉声喝道。

苏铭攥紧了拳头,指甲深深嵌入掌心。他迎着赵德全的目光,没有退缩。

“赵伯,话不能这么算。”

“没有我家的方子,后山的竹子,它永远就是竹子,一文不值。”

“是我们家,提供了这口能把竹子变成白花花银子的锅!我们提供了让全村人都能跟着喝上肉汤的机会!我们分三成,剩下的七成,全给了村里,给了您!这不公道吗?”

他向前一步,声音陡然拔高:“再者,这技术,只有我懂!作坊开起来,纸的品相要怎么提升?产量要怎么增加?将来出了次品废品怎么补救?这些,都得我来!我这三成,拿的是技术钱,是定心钱!您说,这钱,该不该拿?”

一番话,掷地有声,把赵德全问得哑口无言。

是啊,技术才是内核!没有苏铭这个“技术总监”,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!

苏山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小儿子,嘴巴微张,满脸的震撼。这还是他那个平日里只知道埋头读书,见了人还有些腼典的儿子吗?这番话,这份气魄,就算是对着县太爷,也敢说出口吧!

赵德全的胸膛剧烈地起伏着。

他那颗精于算计的脑袋飞速运转。

两成管理股,三成技术股,五成劳力股。

这个分配方案,看似苏家拿了大头,但实际上,他赵德全才是最大的赢家!他不仅凭空得了两成利,更重要的是,他把全村人都变成了他的“拥趸”,把苏家这个掌握着内核技术的宝贝,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里!

这份政绩,这份声望,这份实实在在的利益……

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泼天富贵!

他想通了所有关节,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烟消云散,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无法遏制的狂喜和激动!

“啪!”

一声巨响,赵德全一巴掌重重地拍在八仙桌上,震得桌上的茶碗都跳了起来。

苏山被这一下吓得浑身一哆嗦。

“好!”赵德全圆睁双目,脸上爆发出洪亮的笑声,那笑声穿透了屋子,惊得院里的老母鸡都“咯咯”乱叫起来,“好!好一个‘苏家村的生意’!好一个‘技术入股’!”

他一把抓住苏山的肩膀,用力摇晃着,满脸红光:“山子!你苏山不声不响,竟然生了这么个好儿子!有胆识!有谋略!我赵德全服了!”

笑声停歇,他的脸又瞬间恢复了里正的威严。

他环视一圈,目光如刀,从苏山脸上扫过,最后落在苏铭身上。

“这事,就这么定了!”

“但是,丑话说在前头!”他的声音陡然变得冰冷,“从今天起,到作坊的第一张纸卖出去换成钱之前,这件事,天知地知,你知,我知!谁要是敢往外漏半个字,不管是谁,就是我赵德全的死敌!就是咱整个苏家村的公敌!”

“山子,小铭,你们明白吗?!”

这句话,由他这个里正说出来,分量比泰山还重。

它不再是苏家一家的秘密,而是整个苏家村权力内核立下的铁律。

苏山重重地点头,声音沙哑:“明白!”

苏铭也躬身一揖:“小侄明白!”

赵德全看着苏铭,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。

这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年,已经不能再用看待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了。

他摆了摆手,语气不容置疑。

“回去吧。从明天起,该干啥干啥,别让人瞧出异样。剩下的事,我来办!”

父子俩走出赵德全家的大门,晨雾已经散去大半,金色的阳光刺破云层,给整个苏家村都镀上了一层暖光。

苏山走在前面,那常年被生活重担压得有些佝偻的腰杆,此刻,挺得笔直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