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吉林小说网 > 穿越成老爷爷,开启躺平人生 > 第171章 十日

第171章 十日

十日后,外事堂,静室。

空气中依旧弥漫着那股熟悉的、令人心安的檀香。

与十日前不同的是,这一次,苏铭手中捧着的,不再是厚重的方案,而是一卷薄薄的、记录着数据的竹简。

他静立于静室中央,垂首默立,等待着。

马长老盘坐在蒲团上,身形愈发显得清瘦,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。他缓缓伸出干枯的手,接过竹简。

竹简展开,上面没有华丽的辞藻,只有一行行清淅的、用炭笔记录的数字。

阵纹修缮堂,首旬运行纪要:

接收待修阵盘:八十三件,品类:照明阵、磐石盾阵、静心阵。

完成修复:百八十三件。

合格率:百分之百。

马长老那双浑浊的眼,逐字逐句地扫过。他的手指,在“合格率百分之百”这行字上,无意识地摩挲了许久。

静室里,只有他指腹与竹简摩擦时,发出的微弱“沙沙”声。

良久,良久。

马长老缓缓合上竹简,将其轻轻放在一旁。

他没有抬头,也没有多言,只是对着那缭绕的青烟,吐出了一个字。

“善。”

苏铭躬身,行礼,然后悄然退下。

……

丙字柒号院,阵纹修缮堂。

这里早已不复初建时的冷清。

院内,五张石桌摆放得井井有条,俨然成了一处高效的流水线。

老李带着钱小凡,负责阵盘的初步拆解与粗修;张阿生则专注于那些精细符文的刻画与替换;而赵铁柱,则在老王严苛的目光下,进行着最后的组装与校验。

每个人都神情专注,动作间虽仍有生涩,却严格遵循着墙上挂着的《标准作业流程图》,一板一眼,不敢有丝毫逾越。

空气中,弥漫着灵墨特有的清香,与工具打磨阵盘时发出的、富有节奏的“沙沙”声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曲独特的、属于工匠的乐章。

“咔嚓!”

一声清脆的、不和谐的碎裂声,猛地刺破了这份宁静。

所有人动作一滞,齐刷刷地看向声音的来源。

赵铁柱面色惨白地站在石桌前,手里捧着半块碎裂的阵盘,另一半则掉在地上,摔成了几瓣。阵盘断口处,几缕青烟升起,带着一股灵力烧灼后的焦糊味。

“我……我……”赵铁柱的嘴唇在哆嗦,眼中瞬间蓄满了恐惧,“苏……苏师兄,我……我不是故意的!我校验灵力的时候,手抖了一下,注入得……太快了……”

他“噗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声音里带着哭腔。

损坏宗门财物,哪怕只是一块最低阶的阵盘,对一个杂役而言,也是足以被逐出宗门的重罪。

院内的气氛,瞬间凝固。

老李和张阿生脸上都露出了担忧之色,连一向严苛的老王,也皱起了眉头。

苏铭放下手中的记录册,缓缓走了过去。

他没有看跪在地上的赵铁柱,只是弯下腰,将地上那几块碎片,小心翼翼地捡了起来,放在桌上,与另外半块拼在一起。

他仔细地端详着断口,又拿起赵铁柱刚刚使用的校验工具,感受了一下上面残留的灵力波动。

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等待着他的判决。

玄天戒内,林屿的魂念幻化出一个叉着腰的虚影,正对着一块虚拟光板指指点点。

“典型的‘浪涌电流’击穿!操作手册上关于‘缓速注入’的警告,标得不够醒目啊!徒儿,这是流程优化的好机会!别光顾着罚人,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!”

苏铭心中了然,抬起头,目光平静地看着已经快要哭出来的赵铁柱。

“起来。”他的声音不大,却清淅地传入每个人耳中。

赵铁柱愣住了,一时间竟不敢动。

“我让你起来。”苏铭重复了一遍。

赵铁柱这才颤颤巍巍地站起身,低着头,象个等待宣判的死囚。

苏铭没有训斥,反而将一块空白的竹简和一支炭笔递给了他。

“别光顾着害怕。”

“把你从拿到这块阵盘开始,到它碎裂为止,你脑子里想的、手上做的,每一个细节,都给我原原本本地写下来。”

“什么时候感到紧张?为什么紧张?手抖的时候,灵力是怎么失控的?越详细越好。”

赵铁柱彻底懵了。

不只是他,院里所有人都懵了。

这……这是什么处置方式?

“写不出来?”苏铭看着他。

“不……不是……我写!我马上就写!”赵铁柱如蒙大赦,连忙接过竹简,跑到角落里,一边回忆,一边用颤斗的手记录起来。

苏铭转过身,对着众人说道:“都停一下,过来。”

他指着桌上那块破碎的阵盘。

“都看看吧。赵铁柱的失误,给我们所有人都提了个醒。”

“此事,错不在他一人。这说明我们的流程,还存在漏洞。”

“老王,”他看向老王,“从今天起,增设一本《常见错误警示录》,将此次事故作为第一例,收录进去。”

“老李,张阿生,你们最有经验。讨论一下,如何在校验环节,增加一个‘防失误’的步骤。比如,是不是可以在校验工具上,加一个限制灵力输出速率的微型符文?”

一番话,让在场众人如遭雷击。

他们看着苏铭,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。

没有惩罚,没有责骂,甚至……还将责任归结于流程不完善。

角落里,正在奋笔疾书的赵铁柱,早已泪流满面。他抬起头,看着那个并不算高大的背影,用袖子胡乱地抹了一把脸,下笔的速度,更快了。

半个时辰后,一份详细的事故报告,与一份由老李、张阿生共同拟定的“二次限流校验”改进方案,被摆在了苏铭的桌上。

墙上的《标准作业流程图》上,多了一道新的工序。

而那本崭新的《常见错误警示录》上,也留下了第一条记录。

经此一事,整个修缮堂的气氛,悄然发生了改变。那股原本因规矩而产生的疏离感,被一种名为“归属”和“信赖”的东西,彻底取代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