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过了多久。
苏铭的意识,从无边的黑暗与冰冷中,缓缓上浮。
最先恢复的,是嗅觉。
一股清新的、带着湿润泥土芬芳的竹子味道,钻入他的鼻腔。
紧接着,是触觉。
身下是柔软的床铺,身上盖着温暖的被褥,不再是刺骨的河水。
他缓缓睁开双眼。
映入眼帘的,是淡青色的竹制屋顶,阳光通过窗棂,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
空气中,弥漫着一股极其浓郁、精纯的灵气,仅仅是呼吸,都让他那破败的身体感到一阵舒泰。
“这里是……哪里?”
苏铭挣扎着想要坐起,胸口立刻传来一阵撕裂般的剧痛,让他闷哼一声,又倒了回去。
他内视己身,发现体内的情况依旧糟糕透顶。
经脉断裂了七七八八,五脏六腑皆有破损,那一记足以开碑裂石的掌力,几乎震碎了他所有的生机。
若非那颗神奇的丹药吊着命,加之《青木长生诀》的顽强修复,他早已是一具尸体。
即便如此,想要彻底养好这次的伤,恐怕没有一年半载,绝无可能。
“师父!”
他第一时间,在心中焦急地呼唤。
“师父,你怎么样了?”
识海中一片寂静,无人回应。
苏铭心中一紧,连忙将一丝微弱的神识,探入玄天戒之中。
戒指空间内,林屿的魂体,静静地悬浮在聚灵阵的中央。
他的魂体,已经变得无比黯淡透明。
一层微光,从聚灵阵的阵眼中散发出来,如同一个温暖的蚕茧,将林屿的魂体包裹在内。
苏铭能感觉到,师父的魂体本源并未消散,只是消耗过度,进入了最深层次的自我修复状态。
他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,但随之而来的,是无尽的愧疚与后怕。
若不是师父在最后关头,不惜耗尽本源,用魂力攻击震慑了赵千山,又用残存的力量为他挡下飞剑,自己根本不可能活下来。
“师父……”
苏铭的眼框有些发热,他攥紧了拳头,在心中立下血誓。
“您放心,徒儿一定会找到天材地宝,让您的魂体恢复如初!”
就在此时,竹舍的门“吱呀”一声,被推开了。
清风和明月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。
“你醒了?”
清风的声音带着一丝审视,目光在苏铭身上来回扫视。
明月则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药粥,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。
“你感觉怎么样?我给你熬了些灵米粥,对你恢复伤势有好处。”
苏铭挣扎着想要起身道谢,却被明月按了回去。
“别动,你伤得很重。”
苏铭看着眼前这两个粉雕玉琢、如同仙童般的男孩女孩,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警剔。
“多谢二位救命之恩。”他的声音因为虚弱而显得有些沙哑。
“这里是……?”
“这里是云隐宗。”清风开门见山,语气依旧带着几分小大人的老成。
“我们师兄妹在山下历练,碰巧救了你。现在,该你回答我的问题了。”
他拉过一张竹椅坐下,目光灼灼地盯着苏铭。
“你叫什么名字?那个和你死在一起的筑基修士是谁?他是怎么死的?”
问题一出,竹舍内的空气瞬间变得有些凝重。
苏铭的心,提了起来。
他知道,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。
关于师父和那柄煞器断剑的秘密,是绝对不能暴露的。
他的大脑飞速运转,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,在心中过了一遍。
他抬起头,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悲戚与后怕。
“在下苏铭,本是世俗大兴国之人,乃景和十九年二甲进士,官拜翰林院编修。”
这开场白让清风和明月都愣了一下,世俗的功名对他们来说遥远而新奇。
苏铭继续道,语气低沉而清淅:“那筑基修士,名为赵千山。我与他本人并无私仇,他是受大兴国永昌侯府所托,前来杀我灭口。”
“永昌侯府?” 清风捕捉到这个陌生的凡俗势力名字。
“是。”苏铭点头,“我因在朝中触怒了永昌侯,被其罗织罪名,革去功名,流放北疆。这赵千山,便是侯府派来,要在流放路上将我以及整个押解队伍彻底抹去的杀手。”
他将自己在朝堂的遭遇、被构陷的“贻误军机”之罪,以及流放途中遭遇截杀的前因后果,简明扼要地道出。
他甚至提到了好友许清,提到了老师周文海,点明了这本质上是朝堂党争,而自己是被舍弃的棋子。
“我不知那赵千山与永昌侯有何具体渊源,只听他临死前言语间提及,似是偿还旧日人情,我与他搏命,非为私怨,实为求生。”
他隐去了所有关于林屿在绝境中指导和最后魂力一击的细节,也绝口不提那柄诡异的煞器断剑,只将最后的反杀描述为绝境下的侥幸:“我被他重伤,濒死之际,抱着他一同坠下悬崖,落入河中。或许是天道昭彰,他伤势更重,最终溺毙,而我侥幸被二位所救。”
这番话,几乎完全坦露了他的真实来历和遭遇,九分真,一分假(隐藏了林屿和煞器),逻辑清淅,细节真实,听起来合情合理,将一个被卷入权力斗争、奋力挣扎求生的少年形象勾勒得淋漓尽致。
清风听完,眉头微蹙,手指下意识地敲着竹椅扶手,似乎在消化这凡俗朝堂的诡谲,并判断话中的真伪。苏铭的经历对于常年生活在宗门的他来说,既陌生又带着一种真实的残酷感。
明月却是完全信了,眼中满是同情与不忿:“那永昌侯真是太坏了!还有那个赵千山,助纣为虐!你……你好可怜……”
苏铭低下头,脸上适时地流露出悲戚与后怕,没有再说话,只是默默地端过那碗灵米粥,小口小口地喝了起来。
他现在要做的,就是扮演好一个被权贵迫害、家国难归、侥幸存活的落难书生角色,而这份坦诚,本身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两个背景神秘的宗门弟子的戒心,并博取同情。